市场上美白产品可谓是鱼目混珠,各品牌也变换花招真实地或者不真实地向消费者传递着自身品牌成分的美白功效。那么多的美白产品、那么多的美白成分,是不是有点傻傻看不清?到底哪个有效、哪个刺激、哪个安全、哪个无良?下面就带大家来认识一下常见的美白成分,希望对你的美白大计有帮助吧。
1、最经典:维生素C及衍生物
维生素C(抗坏血酸,Asorbic Acid,最有效的是它的左式右旋光结构,又叫L-抗坏血酸),是最早也是最经典的美白成分,内服外用都有美白效果。它可以抑制黑色素合成、还原黑色素,提升胶原蛋白含量而改善肤色,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少炎症,故对炎症、红血丝型的色斑亦有良好效果。
同类的成分还有VC衍生物,它们更温和、稳定,常见的有VC乙基醚、抗坏血酸磷酸酯镁/钠,抗坏血酸葡糖苷、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它们大体上是安全的,但是高浓度会有一定刺激性,不够稳定,容易氧化被光照破坏而分解。
2、最常用:熊果苷,维生素B3
维生素B3即烟酰胺,外号“抗癞皮因子”,具有抑制黑色素转移到角质形成细胞的作用,除此外还有多种改善作用,有试验显示:外用2%烟酰胺8周,皮脂减少23%,毛孔缩小9%,胶原蛋白显著增加,皮肤屏障增强且无刺激性,性质稳定,在改善皮肤外观方面,与维甲酸相比有显著优势。
但是它却以α-熊果苷更为有效和稳定,限量添加在7%以下,一般在3%左右,它可以抑制黑色素细胞活动而减少黑色素产生。作用较为温和,刺激性较低,但也偶有不良反应。总地来说,它是安全又有效的。
3、最波折:曲酸
1988年日本成为世界上第1个批准其添加到化妆品中的国家,16年后,由于可能的致癌风险,又成为第一个禁用它的国家。2005年进行追加试验后取消了禁用。
曲酸是由曲霉菌属和青霉菌属的发酵液中提炼而得,其作用机制为藉由与铜离子螯合,而阻止酪胺酸脢的生成,而降低酪胺酸脢活性,从源头阻断黑色素的生成。曲酸是在现有的美白祛斑成分中效果最明显的成分,但是曲酸一般从青霉、曲霉等丝状真菌中提取,含有一定毒性,有一定刺激性,同时也可能削弱皮肤屏障,敏感肌肤要慎用,不建议长期使用。
4、最纠结:果酸(各种AHA)
果酸作为角质剥脱剂,可以快速让角质细胞脱落,黑色素存在于角质细胞内部,一并脱落,这样就达到了改善肤色的目的。同时果酸还可以促进真皮胶原蛋白合成,让皮肤更水润、更有光泽。但它会让角质层变薄,皮肤对光更敏感,有一定的刺激性,不是人人都耐受。想要快速白可以选。
在美白祛斑产品中只允许使用3%以下低浓度的果酸,中等浓度的果酸用来美白祛斑;而20%以上高浓度的果酸只能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用来换肤。